《长安少年游》
好久没看古耽,结果看到一半把手头其他书全丢开看这篇,哭得稀里哗啦……少年意气写得太绝妙了,故事的最后所有人都长大了。好难见写得这么好的群像文了,配角都有血有肉,我哭得一塌糊涂呜呜呜呜呜呜少年时光不重来。
文里用典蛮多但不突兀,谈儒谈道,心怀苍生,整篇文都太理想主义了,故事叙述很紧凑,前期热热闹闹,意气张扬友人爱人都在侧,然后急转直下,少年心气被折辱,一腔热血付东流,虽然结局圆满,但看完仍然怅然若失
好喜欢容皓……大家都很喜欢敖霁,我忍不住爱他们身边的容皓,那是连郦道永都要称一句天下文章与之平齐的一代大儒,读完后翻评论,人人惋惜他独出塞外不得见友人,我却觉得这正是他的圆满结局。他待在东宫只能蹉跎憾恨,他被命运推着走大半生,为东宫做谋士,放弃自己的理想,东奔西走,但他却还惦念手上染血,他明明是意气风发的少年,结果到最后谋也不成文也不就,只酒后才念出“抛掷云泉,狎玩尘土,壮节等闲消”。他也有遗憾吧,众人只知叶椋羽,却不知他才是真正写文章好的那一个啊。
他当了二十四年的平西王小世子,鲜衣怒马,锦衣玉食,而今他要奉行他的道了。
我其实一直在怀疑作者起这个文名是不是受到王维这首诗的影响。因为最后两句“苏武才为典属国,节旄落尽海西头”真的一下子让我想起容皓,他说,“苏武牧羊也是儒道,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,都是儒道。……我想到的办法,就是自己去践行儒家所有的主张,君子死节也好,一诺千金也好,我总归是一片丹心。”
叶璇玑说,叶家人是四不像,叶家人尴尬,但叶家人多会哭惨啊,天下人都知道叶家人委屈。叶慎活得多洒脱,时局好,他风流潇洒,当他的江南王。时局不好了,他撒手一去,留着残局后人收拾,谁是后人,是容凌啊。叶璇玑说叶家是四不像,其实容家才是,容凌不如罗慎思善谋,不如叶慎善断,不如陈三金百战百胜,但恰恰是他,成为唯一一个善终的,守着当年的传奇一点点凋零,连地上血迹都擦干净。怎么演义故事从不爱说他呢?如果有人问容凌:那你的作用是什么?容凌大概要说:我也不知道,走一步看一步,尽力而为,无愧于江山。
但江山不会记得我的,它会记得萧景衍,记得叶椋羽,也许还有洛衡,但江山一定不会记得我……
容皓还是定定地看着帐顶,他的眼神像是喝醉了,他说:“你知道吗?我去抓郦道永那天,他说东宫只有一位的文章能和他平齐。小言以为他说的叶椋羽,他们都只知道叶椋羽……”
他真是醉极了,眼睛都对不准人了,只是迷迷糊糊的,神色这样委屈。赫连俯身下来看他,这该死的西戎人怎么会有这样温柔的眼睛,明明凶起来的时候像头野狼,但偏偏会这样看着自己,好像天下人他都不在乎,只专心看着自己。
容皓本来是可以撑得住的,如果赫连不这样问他:“那个人是你吗?”
怎么会这么聪明呢,这该死的西戎人。容皓知道自己一定是醉了,因为醉了的人是会变笨的。也许赫连是在骗自己,西戎人是很爱骗人的。
但他看着自己的眼神太温柔了。
“是我。”容皓很没有出息地承认了,他眼中都是潋滟酒意,像是要委屈得哭出来了,嚷道:“那个人是我!没有人知道。不会有人知道了!”
“我知道。”赫连认真告诉他。
洛衡总算有点心软的迹象,遣了郦玉来问道:“先生问你,学了学问,要去看什么?志向是什么?”
谌文声音发着抖,一点点说道:“为天地立……立心,为生民立命……”
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他念的是横渠四句,北宋大家张载的句子,学儒的人谁不知道呢?沐凤驹也一样是为这个读书的。但谁也没有他这样倔,洛衡用道家引他出来,他偏用儒家答他。
……
儒家专出这种死心眼子,认定的事,九头牛也拉不回,赔上自己都要还。当初容大人那一走,郦解元心痛得一夜没睡着,说是大周文脉都要为之震动。东宫的锦绣丛,金尊玉贵才堆出这样一个大儒,去了天远地远的西戎。虽然近来大周和西戎形势缓和,有书信来,但终究是在蛮荒治学,有什么好处?
他穿着那西戎马帮为他置办的江南锦缎青袍,看起来倒比言君玉还精致一些,瘦了,塞上风沙大,容大人却仍然一样白,里面穿的却是胡人的内衫,戴着的玉价值连城。不愧是云岚口中最爱华贵的容大人,见到言君玉,桃花眼笑得弯下来。
……
他醉了酒,醒得迟,醒来时晨光已经褪去,两岸只剩下一点薄雾,江面宽阔,春水的颜色那样好看,是碧玉和新叶都无法比拟的。岸上远山青翠,偶尔可以听见砍樵的歌声,但言君玉最喜欢看的是沿岸的小小村镇。一个个小小房子沿山而建,每户都有些秧田,也有桑树,也有桃花,岸边停着小渔舟,许多人挤到岸边来看渔船,但也有穿着布衣裙的妇人,穿行在田间采桑。
还有江南的青石路,连井台也那样小,可以看见村妇在河边捶打洗衣,垂髫的小孩缠着货郎担子买糖吃,鸡犬相闻,一张张平淡的脸,像是无意间路过了他们的一生。
……
“我们就一直走水路吗?”
“当然,你没听见诗中写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我们是要下苏州与杭州,我跟你们说,杭州才好呢,这季节的柳树比烟还轻,远看如雾一般,还有春日的新茶,莼菜鲈鱼……”容大人总归是夸耀家乡。
……
最后连萧景衍也加入战局,言君玉知道他博览群书,但不知道他也这样了解江南,竟然在一个古称上赢过了容皓。
他一定也很想看江南。
晚上饮宴,江中万籁俱静,只听见水流声。远处的山村有点点灯,顺流而下,夜行船最是好玩。
言君玉不记得自己喝了多少酒,也不记得容皓是不是叫了敖霁敖老三,还是羽燕然叫的。沐凤驹和谌文跟叶璇玑的徒弟在联诗,言君玉才知道她原来就叫乔懿,是小乔的乔,司马懿的懿。贺绮罗和卫孺最会灌酒,嫌江南酒淡,偷偷带了靖北的烧酒来,被敖霁抢走不少。言君玉喝醉了,最后躺在萧景衍腿上,看着天上的明月,追着船走。
春日风暖,带着不知名的花香,他一点不觉得冷,只是忍不住笑。
很快容皓也躺了过来,好在舷板上铺着锦褥,言君玉慢吞吞往旁边挪了个位置,给他和赫连。
“好热。”他一听就是喝了烧酒的,还骂人:“敖老三,你给我的什么酒,喝了烧心。”
敖霁很快也过来了,羽燕然也还是胆大,往天子旁边一躺。大家横七竖八躺了一地,也不知道是谁睡了,谁没睡,只听见不远处联句的声音。
……
“还是道家好,想梦蝶就梦蝶,想化鱼就化鱼……”容皓一喝醉话就多:“我在塞上,也看见月亮,塞上的沙海,真是无边无际,也有雪原,纵马三百里也跑不到边,想来想去还是儒家,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……”
洛衡身体弱,吹风就有点咳,但郦解元家是江南五大族,家底殷富,做的紫貂以前只是不能穿,现在盖住了,才说出话来。
……
言君玉从来不看诗书,开蒙时没遇到好老师,后来到了东宫,无论如何都学不进去了。谁知道这些年心性成长,明明是兵法格局上的领悟,返回来看诗书,却都看懂了。
“是啊,真奇怪,你说,唐诗怎么写得那样好,雨里鸡鸣一两家,竹溪村路板桥斜。妇姑相唤浴蚕去,闲着中庭栀子花。还有那首,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,诗里的人早就不在了,村落也不在了,但我读着诗,就好像能看见那景象似的。你说,是不是一首诗就写尽许多人的一生……”
他真是醉了,怎么也说不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,说得急起来,萧景衍耐心哄他:“知道了,是写得好。”
“我现在知道容皓你为什么要学诗书了,我看见岸上的人,只是一时,转瞬即逝,诗书却能把这瞬间留住,后人也看得见……”
要是以前,容皓一定笑他“好有出息,难道我学诗书就为了像你一样记下岸边农家的生活?”
但也许是因为闯过了许多风霜,去过了许多地方的缘故,他终于能听懂言君玉的话了。
无忧无虑的少年郎,一趟下江南,终于明白了原来世间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还有这么多人,安安静静地过着一生,耕田织布,生老病死,古与今同。正如郦解元极喜欢的那一联“鸟来鸟去山色里,人歌人哭水声中。”
最终是萧景衍回答了他。
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。老叶相以前给我解诗,说这个忽是匆匆的意思。”他声音里带着淡淡的笑意,一点点娓娓道来。
这是他的天下,他的江山,两岸上是他的子民,这船上的每个人,都来自他庇护下的那个长安,都说君主要教化子民,最终也只有他,来解答言君玉这让所有人都沉默的一问。
他说:“其实我们每个人,也不过是史书上匆匆过客,人生转瞬百年,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,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其实去日一点也不多,如露水转瞬即逝,什么是真,什么是假?我想,只有我们身边的这个人是真的,握着的手是真的。及时行乐,在这样的好时光里,和想见的人大醉一场,才是真的。”
但他从不大醉,言君玉知道。他是萧景衍,他醉起来的样子,也那样安静,眼睛温柔得让人想亲他。
那晚的夜宴到最后,连山川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。
这是最好的景色,最好的时光,最好的江南。
人生最好的,就是这样的时刻,水波温柔,天气和暖,花开十里,爱的人都在身边,他可以拥抱所有他想念的人,握着喜欢的人的手,一起等着岁月的痕迹一点点爬上来。
船还在走,杭州还很远,天上月亮这样好,就算唱一夜的歌,醒来也还在江南。就让这艘船一直走下去吧,留住这一刻的时光,抵过今后的许多年,老也老在江南。
这是最好的团圆。
其实原本是想开一篇扫文,写到一半实在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单拎出这篇摘一摘,扫文的事下次再说吧!下次一定
感叹一句萧景衍真的是理想的君王……顶天立地,万民仰望,好感动TaT